概述
继电器是一个开关,它可以通过电信号来控制其他设备。继电器在物联网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,因为它可以通过互联网来遥控开关,这意味着,你可以在任何时间、任何地点通过互联网来控制某个开关。
例如,你可以通过物联网应用来遥控家里的门铃、电话、电视机、风扇、水泵、加热器或者其他的家庭用品。此外,它还可以用于智能化工厂、机器人技术、节点控制、远程监控等多种场景。因此,继电器在物联网中可以实现无处不在的控制功能,使得物联网更加智能化、便捷化。
- 继电器的发展始于1832年,当时的继电器是由英国发明家詹姆斯·布兰森(James Brindley)设计的。布兰森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控制水闸。他发明了一种能够使水闸打开或关闭的装置,这就是最早的继电器。
- 随着工业化的进步,人们开始使用继电器来控制各种不同的机械设备。1876年,德国物理学家康斯坦丁·泰勒(Constantine Thiel)发明了一种能够通过电流控制机械开关的装置,这是继电器发展中的关键性发明。
- 随后,人们开始将继电器应用于自动化工厂。1913年,法国物理学家马尔科·埃利斯(Marcel Ellis)发明了一种能够在数据传送的同时操作多个机械设备的装置,这也是继电器发展中重要的一步。
- 在20世纪50年代,随着半导体材料的发展,继电器开始从机械设备转向电子设备,当时的继电器也开始使用晶体管。此后,人们又发明了集成电路、微处理器、光学继电器等新型元件,进一步改进了继电器的功能。
- 到目前为止,已经发明了大量不同功能的继电器,广泛应用于家庭、工厂、医院和航天等领域。现在的继电器具有良好的可靠性、耐用性、体积小、功能强大等优点,在工业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。
分类
继电器是一种可以控制电流、电压、功率、速度和方向的设备。
根据其工作原理,继电器可分为干扰式继电器、集成式继电器、光耦合继电器、隔离式变换器、晶体管击穿开关、MOSFET击穿开关、JFET击穿开关和IGBT击穿开关。
根据驱动方式,干扰式继电器又可分为直接驱动干扰式继电器、间接驱动干扰式继电器 、集成式驱动干扰式继电器、半导体光耦合继电器。
根据它们的工作电压,继电器可分为高/低压继电器、中频/超频继电器、脉冲继电器、 低温继电器和高温继电器。
根据外形,继电器可分为插头式(无壳)、封装式(带壳)、集成式(SMD)三类
应用场景
继电器最早被人们用于远距离控制大型机械设备,如铁路信号系统。随着其可靠性的提高,它也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、交通、安全和能源应用中。例如,在飞机上使用的气动刹车就是一个典型的继电器应用。当飞机降落时,飞行员会按下刹车释放装置,这会打开一个气动开关,从而启动刹车系统,最终使飞机安全降落。
继电器是一个可以控制大电流的开关,常被应用于汽车、家庭电器、工业机械等领域。它通常具备一个或多个输入端口,可以通过控制这些端口来打开或关闭大电流。
常见的继电器应用包括汽车点火、家庭电器中的断路器、工业机械中的风扇、泵、闸门等。例如,汽车点火由继电器驱动,它可以控制汽车内部的点火装置;而家用电器中的断路器则可以监控家庭电压,当发生过载或其他异常情况时会断开电源。此外,工业机械中的风扇、泵、闸门也可以通过一个或多个继电器来驱动,从而实现更精准的控制。
发展趋势
继电器作为一种智能元件,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。预计未来10年内,继电器的市场份额将显著提升。随着5G、物联网、人工智能、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发展壮大,“互联”和“融合”成为了当前时代的发展方向,因继电器的发展将会有更多的机会。
- 首先,未来继电器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,在智能家居、汽车、工业自动化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。随着物联网、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,继电器将应用于物联网传感器、实时监控、远程控制、机器人以及其他新兴应用中,使得运动学能够圆满实现。
- 此外,未来继电器将不断提升性能,有利于更复杂的应用。例如,当前市面上的继电器多以金属、石英为材料,将在未来进行改进,使其可以应用于更复杂的环境中。同时,将会开发出体积小、功耗低、成本低、安装方便的新型继电器。
- 最后,随着芯片技术的发展,微型继电器也将被有效开发,使得继电器的尺寸、功耗更小,成为更多应用场合的首选。未来将会出现大量新型继电器,从而丰富继电器市场。
总之,继电器作为一种智能元件,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。预计未来10年内,继电器将会受到新技术的影响,不断提升性能,发展出多种新型产品,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。
厂家
目前市面上有很多继电器的供应商,不同的供应商会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来生产不同类型的继电器。如果你需要采购继电器,一定要先了解市场上各个供应商的情况,常见海外的继电器供应商包括OMRON、IDEC、TE Connectivity、Philips、Crouzet、Schneider Electric和Fujitsu等公司。
来自中国的品牌宏发这几年的发展非常迅猛,品质和性价比较高。术语解释与使用指南可参考如下文章:
内容审核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