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电有源屏显RFID电子标签在树木数字化监控+人员精准化管理中的应用

文章分类:应用案例  |  标签

一、方案背景与目标

1.1 背景

本方案基于世电有源屏显RFID电子标签的核心技术,构建了“树木数字化监控+人员精准化管理”的一体化林业管理体系,可有效解决传统林业管理中的效率低、精度差、追溯难等问题。通过方案的落地执行,有望推动林业管理实现数字化转型,提升林业资源管理的科学性与可持续性。后续可结合人工智能、大数据分析等技术进一步拓展平台功能,如病虫害智能识别、生长趋势预测等,持续提升管理水平。

1.2 目标

  • 树木管理数字化:实现树木基本信息可视化展示,土壤温度、湿度、PH值、氮磷钾等关键环境数据的实时采集、传输与监控,构建树木全生命周期数据档案。
  • 人员管理精准化:通过双频巡检激活器与电子标签的交互,实现维护人员巡检打卡、考勤统计、工作轨迹追溯,提升巡检工作的规范性与效率。
  • 管理决策智能化:基于管理中心的数据分析,为树木养护、病虫害防治、人员调度等提供数据支撑,推动林业管理从“经验驱动”向“数据驱动”转型。

二、方案总体架构

本方案采用“感知层-传输层-平台层-应用层”四层架构,构建全链路、一体化的林业管理体系,各层功能如下:

2.1 感知层

作为数据采集的核心层,主要由世电有源屏显RFID电子标签、无线传感器、双频巡检激活器组成。

  • 有源屏显RFID电子标签:绑定于单棵树木,具备信息显示功能(展示树木编号、品种、树龄、种植时间等基本信息,以及土壤环境实时数据);内置RFID芯片,可接收无线传感器数据,并与双频激活器、4G基站进行无线通信。
  • 无线传感器:部署于树木根系周边土壤,精准采集土壤温度、湿度、PH值、氮磷钾含量等环境数据,通过无线方式实时传输至绑定的电子标签。
  • 双频巡检激活器:由维护人员随身携带,具备双频通信功能,靠近电子标签时可激活标签完成打卡,同时可上报ID(巡检人员)给平台。

2.2 传输层

承担数据传输的桥梁作用,由RFID无线4G基站和无线通信网络组成。电子标签将采集到的土壤环境数据、人员打卡数据通过无线方式传输至就近的4G基站,基站通过4G网络将数据加密上传至管理中心平台,确保数据传输的实时性与安全性。

2.3 平台层

为管理方案的核心中枢,即林业树木与维护人员管理中心平台,具备数据存储、处理、分析、展示等功能。平台可以采用云架构设计,也可以本地部署,支持数据的稳定存储;通过数据清洗、整合算法处理原始数据,生成标准化数据报表;具备可视化界面,实时展示树木状态、人员考勤、巡检轨迹等信息。

三、核心功能设计

3.1 树木管理模块

3.1.1 树木信息绑定与展示

为每棵树木分配唯一身份编号,通过管理平台将树木的基本信息(编号、品种、树龄、种植时间、生长习性、养护记录等)录入并绑定至对应的有源屏显RFID电子标签。电子标签的显示屏实时展示这些基本信息,方便维护人员现场快速查阅,无需携带纸质档案。

3.1.2 土壤环境数据实时监控

部署于土壤中的无线传感器按照预设频率(如每小时1次)采集土壤温度、湿度、PH值、氮磷钾含量等数据,通过无线通信方式传输至绑定的电子标签。电子标签接收数据后,在显示屏上实时更新展示,同时将数据上传至4G基站,最终同步至管理中心平台。

平台预设各树种适宜生长的土壤环境参数阈值,当监测数据超出阈值时(如土壤湿度低于耐旱阈值、氮含量不足等),平台自动触发预警,通过短信、平台弹窗等方式通知相关养护人员,及时采取灌溉、施肥等养护措施。

3.1.3 树木生长档案管理

管理中心平台自动记录每棵树木的全生命周期数据,包括初始种植信息、土壤环境数据历史曲线、养护记录(如灌溉时间、施肥量、病虫害防治情况)、生长状态照片等。管理人员可通过平台查询单棵树木的历史数据,分析生长趋势,为树种优化、养护方案调整提供数据支撑。

3.2 维护人员管理模块

维护人员携带双频巡检激活器执行巡检任务时,当靠近绑定树木的电子标签(有效距离如1-3米),激活器自动与电子标签建立通信并完成打卡。打卡数据(包括人员编号、打卡时间、对应树木编号)实时上传至管理中心平台,平台自动记录人员的巡检轨迹与工作时长。

四、实施步骤

4.1 前期准备阶段(1-2个月)

  • 需求调研与方案细化:深入调研林区规模、树种分布、现有管理流程、巡检路线等实际情况,细化电子标签、传感器、4G基站的部署方案(如基站覆盖范围、传感器安装深度)。
  • 设备选型与采购:根据细化方案,采购世电有源屏显RFID电子标签、适配的无线传感器、双频巡检激活器、RFID无线4G基站等设备,并完成设备调试。
  • 平台开发与部署:基于核心功能需求,开发林业管理中心平台,完成数据接口调试、数据库搭建,并部署至云服务器。

4.2 试点部署阶段(2-3个月)

  • 小范围设备安装:选取林区内1-2个典型区域(如不同树种、不同地形区域),完成电子标签绑定、传感器部署、4G基站安装与调试。

五、预期效益

5.1 管理效率提升

实现土壤环境数据自动采集、人员打卡自动记录,减少人工记录与统计工作量,预计可将树木管理效率提升50%以上,人员考勤管理时间缩短60%以上。

5.2 养护质量优化

基于实时环境数据与预警机制,实现树木养护的精准化,减少盲目灌溉、施肥等行为,预计可降低养护成本30%左右,同时提升树木成活率与生长质量。

5.3 管理决策升级

通过全生命周期数据积累与分析,为林业规划、树种优化、人员调度等提供科学依据,推动林业管理从传统模式向智能化、数字化转型。

5.4 责任追溯清晰

基于巡检轨迹与打卡数据,实现人员工作责任的精准追溯,提升维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责任心,减少工作疏漏与推诿现象。

网站总编:吴丽英 Ameko Wu

内容审核:沈健 Dora Shen
zh_CN简体中文